二、空间点阵

十九世纪中叶,人们根据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和各向异性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晶体内部的微粒是有规则排列着的。从1912年开始的应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的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说的正确。现在,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对晶体内部结构进行直接观察和照相,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假说的正确。

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中排成整齐的行列,构成所谓空间点阵。如果沿着这些物理微粒的行列画出直线来,可以得到若干组平行线,物质微粒就在这些组平行线的交点上。这些交点叫做空间点阵的结点。

晶体中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是很强的,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它们的相互作用而远离,因而形成了空间点阵的结构。微粒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以结点为平衡位置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图4-4是食盐的空间点阵示意图。食盐的晶体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组成的,它们等距离地交错地排列在三组相互垂直的平行线上,每个Na+的周围有六个Cl-,每个Cl-的周围有六个Na+

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可以用物质微粒的规则排列来解释,同样,晶体的各向异性也是由晶体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图4-4
图4-4 食盐晶体的空间点阵
图4-5
图4-5 各向异性的微观解释

图4-5表示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沿不同方向所画的等长直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直线AB上物质微粒较多,直线AD上较少,直线AC上更少,正因为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才引起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的不同。

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是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点阵。例如,碳原子如果按图4-6那样排列就成为石墨,按图4-7那样排列就成为金刚石。石墨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弱,沿着这个方向容易把石墨一层层地剥下。金刚石中碳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

图4-6
图4-6 石墨的空间点阵
图4-7
图4-7 金刚石的空间点阵
文件下载(已下载 67 次)

发布时间:2015/8/30 下午7:43:49  阅读次数:1755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