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图片

机械能守恒2

今日图片

历史上的今天

1860年5月21日,荷兰病理学家爱因托芬诞生。爱因托芬发明了心电描记仪,发现了心脏的电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2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荷兰病理学家爱因托芬诞生。爱因托芬发明了心电描记仪,发现了心脏的电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2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786年5月21日,瑞典化学家舍勒逝世。舍勒曾发现元素氯、氧及化合物氨、氯化氢、氢氟酸、钨酸、钼酸、砷酸等。他还首先发现银的化合物具有感光性能。虽然他最早发现了氧,但由于受燃素说的错误影响,没有能够正确地解释燃烧现象,成为一大憾事。

1925年5月21日,美国飞行员林白驾驶单翼飞机——圣路易精神号从纽约长岛飞抵巴黎,成为世界上首位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的人,他共计飞行了33小时39分钟。

1932年5月21日,埃尔哈特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成为单机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位女性。

1984年5月21日,世界上第一台利用光纤通讯网的录像电话在法国西南部的比亚里茨正式起用。光纤通讯网可用于录像电话、电视联播网和存取资料及图像。

最新随笔

我的 2023

2023/12/31 下午11:34:56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一眨眼一年已经过去了”——是小学时作文的常用开头,如今写下这段文字,心态已完全不同——少年时那是又变大了一岁,憧憬自己工作后能干出一番事业,现在则是又变老了一岁,回首一路走来的痕迹,原来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据科学的说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积累了更多的记忆和经验,这使得新信息与已有经验的比对变得更加迅速和自动化。结果是,老年人对于常见事件的新鲜感减少,这种“见多识广”的感觉使时间似乎在加速流逝。于我而言,几乎每天的日程就是上午批本子、下午上三、四节课,晚上回家在电脑上整理资料,果然一年里倒有 8 个月过得像 1 天。素来不喜欢把“我老了”挂在嘴边,只是今年有点特殊,到了明天就将成为“五旬老汉”,成为别人眼中的“老教师”,心中忐忑,不知是否担得起“”字,万不可成为《围城》中高松年那样的“老科学家”。

1 月:看了电影《阿凡达 2》,不由想起 2010 年的第 1 集,当年确是惊艳,但也就是针对 3D 效果,情节上没什么突破。之后几年的 3D 电影只是作为提高票价的一种手段,我宁愿选择 2D 版本的,而这几年几乎就没什么 3D 影片了,算是一个失败的科技。

作为对碎片阅读、电子阅读、短视频的抗争,时隔多年又重新订阅了一年的《三联生活周刊》,想通过阅读纸刊上每期的主题长文避免思维的退化,实践下来效果一般,年底看着一摞 50 本不会再看第 2 遍的杂志,只能当废纸卖掉。

2 月:淘宝上买了一个账号,试了试 2022 年 11 月 30 日发布的 ChatGPT。让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物理题,做了几道选择题,存心不给它图它也会做!可能会做错,但分析过程说得头头是道;人工纠正时它会虚心接受,并说出自己做错的原因,再问它一遍,它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就放心了,至少在这几年中,人工智能不会取代物理老师了。ChatGPT 只是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根据概率给出下一个词,并不算真正的智能,躺在我微信收藏夹里吃灰的 《ChatGPT 的工作原理,这篇文章说清楚了》只看得懂前面一小部分。不过,每当要写个人体会、年终总结之类的正确废话时,我就离不开它了。希望能在不远的将来能进化出自动批改作业的功能,前两年还觉得很难,现在 ChatGPT 的表现让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5 月:送走了第 9 届男生班,接下来上海物理高考又要有新的变化,可以第 2 次做个高考成绩统计了:本轮上海高考题型改革源自 2017 年,至今已进行了 7 次,我带了 6 届高三,有高考分的为 294 人,等第均分 51.97,相当于 C 档。没有 A+ 的学生,虽然我也知道 A+ 不是靠你教就能教出来的,还涉及临场发挥和一定的运气成份,但总觉遗憾。自认为优秀的学生在牛校里可能也就是平均水平吧。

明年开始上海高考题又会有所调整,虽说大家已普遍接受了情境化命题,但相对于其他省市的高考,上海这种“项目化命题”步子迈得有点大了。

7 月:韩国一个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材料,由于之前有过类似的新闻且证伪了,且一看到是韩国团队,心中就会打个疑问,果然事后证明该发现并未复现。9 月网上出现了一系列中国突破光刻机技术的文章,关键词是“SSMB-EUV“、“光刻厂”等,看得我是心潮澎湃,没想到过了不到一个月也被证明是自媒体的极大夸张。唉,作为理科生有时也会由于立场而失去了客观性,以后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

8 月:每年一次的自驾旅游,今年是河南,20 多年前来过,故地重游,每个地方都发展得更好了。

9 月:又迎来了第 10 届男生班,发现自己从 2012 年第 1 届带起,总共已带了 9 届高三男生班了(这并不是什么荣誉!而是……),同时还跨头高二第 11 届男生。成绩上来说两者脚碰脚,但可能第 10 届学生是从高一带起的,性格不错,而第 11 届简直就是带不动!稍微难一点就躺平了,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心理上出现了波动。据新闻报道,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这几年从愤怒——期待贸易战打垮中国、到焦虑、到沮丧、最后接受现实,学会与中国共处,这不就是我这个学期的心路历程吗?——从刚接手时几乎每节课都要大嗓门骂这骂那,到了年底开始接受现实了。

10 月:因疫情停办了 3 届的校运动会重开,除了物理老师的传统项目——按秒表,参加了所有项目:50 米接力短跑差点大腿抽筋、跳短绳时鞋带松开、只有长绳还算发挥正常。

11 月:参加了上马健身跑。在马拉松项目上,45 ~ 49 岁这个年龄段的跑者最多,原因是:“人到中年,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然后,就受到惊吓。变老的过程中,人们会开始自省,反思时间的流逝,自己还剩多长时间,该干些什么。这个过程容易让人焦虑,再加上抑郁、压力和对生命的倦怠感,压力不断累积。面对中年的焦虑,越来越多中年人不再死抓着青春的尾巴不放,而是开始挑战一些“年轻人做的事”——耐力赛和极限运动,从而不断逼近自己生理上的极限。”说的不就是我嘛

12 月:生日当天逛了福州路,从河南路口一直走到了西藏路口。小时候觉得很长的一段路,现在怎么觉得好短。来到装修完毕的上海书城,已不是以前的感觉——三楼之上一排排书架排列在整个大厅,而是被一个个格子间分隔开来,绕得头晕,不甚喜欢,也许是我老了,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结婚 20 年(瓷婚)了。

年度好书:《视觉之旅——神秘的机器世界》。西奥多•格雷的每本书我都买,比起之前的几本偏化学,这本关注机械的明显更对我胃口。用精美的图片、3D 打印等手段介绍了锁具、钟表、衡器、纺织机械的原理,竟然还有一个专门网站 mechanicalgifs.com 出售书中提及的一些作品。


我的唧唧歪歪

2024/5/18 下午5:48:27

物理学家的姓名

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家往往都是外国的,往往都不是英语国家的,由于文化隔阂,往往会出现一些差异和疏漏。忽然想到小时候家里只有一本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还是比较靠后的《诸葛装神》,其中有个羽扇纶巾的人,有时叫他诸葛亮,有时叫他孔明,让我困扰了好久,这属于文化程度低。

英美人名的书写格式是:教名 + 自取名 + 姓,每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教名:英文 given name,first name,christian name,是出生或受洗礼时父母或教父取的名字,以区别于姓氏。英国人有时候把教名缩写成一个字母。自取名:英文 middle name, 是父母取的名字,一般取长者的名或姓。美国人经常缩写成一个字母。中间名也经常省略。姓:英文 family name,last name,surname,sur 前缀表示“在……之上”,surname 即冠在名字之前的东西——姓。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发现电子的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全名 Joseph John Thomson,缩写为 J. J. Thomson。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全名 Robert Andrews Millikan,缩写为 Robert A. Mulliken。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乱入,他的全名是 Michael Jeffrey Jordan,我活了半辈子第一次知道他竟然有中间名!

牛顿:全名 Isaac Newton,名字缩写为 I. Newton,翻译成中文要在名和姓之间加“·”,艾萨克·牛顿可能没有中间名。 这在当时并不罕见。事实上,直到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英语文化中给孩子起中间名才成为普遍做法。

伽利略:是意大利人不是英美人,在伽利略那个时代,意大利人的名字通常由“本人名 + 父名 + 住地名”组成,父名和地名前都有表示“来自于”的介词,如 da、de、del 和 della 等。一般来讲,“达”(da)后面的通常是地名,“德”(de)后面的通常是父名,“德尔(del)”后面的是祖先名。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1452~1519)的全名为“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含义是来自 Vinci 镇的 Ser Piero 的儿子 Leonardo。而伽利略的全名为  Galileo di Vincenzo Bonaiuti de' Galilei,通常写作 Galileo Galilei,中文翻译挺拗口的——伽利略·伽利雷,通常我们只说伽利略。

盖-吕萨克盖-吕萨克:法国人,全名 Joseph Louis Gay-Lussac。注意姓中的“-”,网上说这是类似于中文中诸葛之类的复姓,Wiki 百科说:他的父亲安东尼·盖伊拥有吕萨克村的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按照旧制度的习俗将这个村庄的名字添加到他的名字中。 1803 年,父子俩正式采用盖-吕萨克这个名字。上海选择性必修三教材第 25 页上“盖·吕萨克定律(Gay-Lussac’s law)”写得有点问题。盖-吕萨克被誉为当时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巴黎去世,坟墓位于拉雪兹神父公墓。他和库仑、泊松、菲涅尔等 72 人的名字刻在了埃菲尔铁塔上。

菲涅耳:法国人,全名 Augustin-Jean Fresnel,不知道他的名字里的“-”什么意思,好像是他的母亲叫 Augustine,上海选择性必修一教材第 88 页写作“菲涅耳(A-J. Fresnel,1788—1827)”。中文翻译为奥古斯丁-让·菲涅耳,有趣的是其中 Jean 难道不应该发音为“吉恩”吗?但在法语语境中翻译为“让”,我小时候看《悲惨世界》时就一直奇怪为什么男主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冉·阿让(Jean Valjean)。

沙丘 2
繁花
镜子
魔镜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